近日,長虹宣布與康得新、東方視界達成戰略合作布局裸眼3D生態,並發布了旗下首款裸眼3D電視。在4K、OLED、HDR等顯示技術發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,這一舉措將已經快要被遺忘的3D電視又拉回到了我們麵前。那麽,作為客廳娛樂的一種重要方式,3D電視是什麽?裸眼3D電視又是什麽鬼,它真的能讓都快被遺忘了的3D電視煥發新春嗎?
3D電視曾被寄予厚望
想必早些時候大家買電視的時候沒少聽廠商和商家的宣傳:3D電視,身臨其境!諸如此類……就像現在電視廠商宣傳的智能和4K一樣,3D技術確實能代表當時電視發展的一種趨勢。
要說3D電視的爆發,得益於2010年3D電影《阿凡達》和世界杯的開幕,促進了3D技術從電影熒幕向電視屏幕的延伸。接著經過近一年的市場培育後,在消費者中的認知度顯著提高,同時3D技術也日益成熟,價格趨向平民化,3D電視的銷量也隨之持續攀升。但經過短暫的市場火熱後,又逐漸放緩,目前雖然依然在增長,但由於體驗不佳,在電視的眾多功能中慢慢的成為了一個可有可無的雞肋的存在。而這主要與3D技術本身有關。
3D電視是三維立體影像電視的簡稱。它利用人的雙眼觀察物體的角度略有差異,因此能夠辨別物體遠近,產生立體的視覺這個原理,把左右眼所看到的影像分離,從而令用戶借助立體眼鏡或無需借助立體眼鏡(即裸眼)體驗立體感覺。
由於技術的限製,早期的3D電視都是需要借助立體眼鏡的,大夥家裏的電視在購買的時候想必都配有1到2副這樣的眼鏡。同時我們平時家用的3D眼鏡也分為兩種,就是大家常聽到的快門式和偏光式。
用戶對3D電視體驗其實並不認可
快門式3D的原理是通過提高畫麵的快速刷新率,觀眾的兩隻眼睛看到快速切換的不同畫麵,並且在大腦中產生錯覺,便觀看到全高清的立體影像。這種方式的好處是技術實現容易,能保證全高清畫麵的輸出,3D效果突出;但缺點也很明顯,需要帶上加入黑膜的3D眼鏡,畫麵亮度會減半還會產生輻射,同時高頻率的畫麵也容易讓人產生眼疲勞,同時由於技術限製隻能水平觀看,不能傾斜,體驗不佳。
偏光式3D是利用光線有“振動方向”的原理來分解原始圖像的,先通過把圖像分為垂直向偏振光和水平向偏振光兩組畫麵,然後3D眼鏡左右分別采用不同偏振方向的偏光鏡片,這樣人的左右眼就能接收兩組畫麵,再經過大腦合成立體影像。這種方式的好處是沒有閃爍,可視角度更廣,相比快門式眼鏡也能更輕便;不足的是,由於分別供給左眼和右眼的兩幅圖像被同時呈現在顯示麵板上,勢必會是畫麵的清晰度減半、3D效果也會更加模糊。
總而言之,目前主流的3D技術本身存在著觀看角度限製、容易眼疲勞、眼鏡有輻射、存在健康隱患等問題,導致用戶體驗不佳,觀眾接受但不認可。
裸眼3D將接盤?
裸眼3D,顧名思義就是無需借助眼鏡等工具直接由肉眼觀看到3D效果。這種做法也確實能規避掉3D眼鏡方麵的不足。從顯示原理上來講,目前的裸眼3D技術主要分為光屏障式和柱狀透鏡式。
光屏障式是初期的裸眼3D技術,其實現方法是利用液晶層和偏振膜製造出一係列方向為90°的垂直條紋,將左眼和右眼的可視畫麵分開,使觀者看到3D影像。優點是方便在現有的的液晶麵板生產線上製造,但是同樣麵臨畫麵亮度偏低,分辨率下降的問題。
柱狀透鏡式則是使液晶屏的像平麵位於透鏡的焦平麵上,這樣在每個柱透鏡下麵的圖像的像素被分成幾個子像素,這樣透鏡就能以不同的方向投影每個子像素。於是雙眼從不同的角度觀看顯示屏,就看到不同的子像素。算是一種很完美的解決方案,但與現有的LCD液晶工藝不兼容,技術還不夠成熟,真正實現量產還有些困難。
所以長虹宣布實現了新型柱狀透鏡、景深適應與動態捕捉技術及4K高色域高透光等多項技術並將批量上市確實讓我們眼前一亮。但這樣的感動我們之前也遇到過不少,長虹並不是第一個推出裸眼3D電視的廠商。
早在2010年的CES國際消費展上,國產品牌TCL就展示過了同樣采用了柱狀透鏡技術的42英寸3D電視,此外,國產品牌中海信、康佳、海爾也都推出過裸眼3D電視;而國外品牌東芝、索尼、三星、夏普等也都有裸眼3D電視的亮相。雖然品牌、技術、尺寸不盡相同,但這些裸眼3D電視最後卻都無一例外的在市場上銷聲匿跡,不了了之了。
想煥發新春還任重道遠
是什麽導致這些曾今的明星產品都沒了蹤影呢?歸根結底還是用戶體驗。
首先,目前的裸眼3D電視還是沒法解決眼疲勞的問題,在自然狀態下看事物時,人們看到注視點清晰、背景事物都是模糊的,而3D電視雖然模擬了人眼的成像原理,但並沒有考慮到人眼對注視物模糊程度差異的調節,導致電視的3D畫麵不分遠近呈現出的都是清晰的,從而刺激眼睛容易產生視疲勞。
其次,可視角度方麵雖然有所改善,但要有好的3D效果,還是會受到限製,偏一點看就會出現圖像模糊的現象。
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片源的稀缺。首先製作成本就很高,同時目前一般來源有兩種,一種是通過技術手段將2D片源轉換為3D,但由於2D和3D在拍攝的角度有所不同,在觀看上未必能展示出完美的3D體驗效果;另外一種就是純3D片源,現在國內電視台的3D頻道很少,節目也非常有限,專門尋找3D電影也很不方便。
總的來說,裸眼3D技術確實是一項有可能讓3D電視煥發新春的技術。但不是現在,即使技術有了突破,完善的片源建設也還需要一個長期的積累。如今3D電視隨著裸眼3D技術的發展又有了新的突破,但到底命運如何還有待市場的驗證,有可能會像等離子技術一樣,由於市場的原因死去,還是像OLED一樣,成為又一種未來的趨勢呢。


相关文章




精彩导读




热门资讯
关注我们
